关爱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相互交往中的一种现象 , 是个体积极情感的流露。全面培养少年儿童学会关心 , 学会共处 , 学会做人 , 学会发展的健全人格 ,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我们要努力培养既有关爱意识 , 又有关爱行为的学生。关爱行为是学生道德、品质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从小学生关爱行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 , 他们主动的关爱实践是由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因此 , 要克服小学主关爱行为发展中言行脱节的问题 , 必须强化对学生良好关爱行为的培养。
培养关爱行为 , 必须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小学生的关爱行为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 , 学校、家庭等各种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 , 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 , 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率。一方面变单渠道的封闭教育为多渠道的开放教育 , 另一方面发挥学校在多渠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造成教育一致性的良好氛围 , 这是小学生良好关爱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1. 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我们首先要统一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学校德育工作是通过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少先队组织等多种途径实施的,各种教育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不尽相同。因此 , 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学生教育的统一领导 , 统一部署 , 互通信息 , 定期讨论 , 研究学惰。要保持各方面教育方量影响的一致性 , 最重要的是形成 团结一致的后勤服务、生活管理以及环境美化等来促进学生良好关爱行为的养成 , 形成无所不包的良好关爱工作网络。只有这样 , 才能发挥其一致的作用 , 产生良好关爱行为教育的效果。
其次 , 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庭、社会配合 , 并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 , 学校要主动联系家庭、社会 , 协调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 提高教育水平 ,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爱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 发挥家庭的主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关爱行为养成的重要环境之一。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 , 不可避免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 留下深刻的痕迹 , 造成先入为主的效应 , 使孩子形成特定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教育子女的态度与方法 , 都是影响学生关爱行为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学校已成立了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要经常向家长讲解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的规范要求以及学校的教育设想 ,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 以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 同时还要与家长共同分析社会思潮对学生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 , 分析学生的实际表现 , 共同研究制定教育方法 , 帮助家长成为称职的孩子关爱行为教育的第一人。
3. 发挥社会的影响作用
我们应该正视现实 , 既要看到正面影响的一面 , 又要正确对待不足的一面。有的教育者为了防止学生被 " 污染 ", 主张实行 " 隔离政策", 在学生周围筑起大大小小的 " 篱笆 ", 要求学生面对七彩世界 , 都闭目塞听 , 不予接触。其实 , 这种 " 隔离 " 虽然能收到暂时不受 " 污染" 的效果 , 但并不能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学生总有一天会走上社会 , 那时他们对陌生的社会、多样化的世界 , 不健康的事物就会大惊小怪 , 不仅不会识别 ,而且还会受其感染。
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 , 在学生与现实社会之间应实行 " 开放政策 ", 让他们广泛地接触社会 , 经风雨 , 见世面 , 长见识 , 这有助于他们辨真伪, 增强免疫力。不过这种 " 开放式教育 "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原则、有方法的教育的一部分 , 不是放任自流的 , 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前提下进行的 , 是在教育者的指导控制下进行的。
培养学生关爱行为 , 必须创设激励学生参与关爱实践的教育情境
在学生关爱行为培养过程中 , 由知到行的转化是通过主动的关爱实践来实现的。学校必 须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 , 激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关爱实践。
1. 创设关爱行为冲突情境
关爱认识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爱认识是由关爱知识获得的 ,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 由个别到一般 , 由具体到抽象 , 由浅入深 , 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针对学生平时在处理事情过程中 , 胆子小、爱面子 , 关爱行为难以实施的心理。我们在教育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冲突情境。如邻桌的同学用墨汁弄脏了前面同学的衣服 , 那位同学回过头来骂了你邻桌 , 你同情谁 ? 你的好朋友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 , 你学习时间也很紧张 , 怎么办 ? 等等。以上这些情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些情境反复出现可以促进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关爱知识对冲突情境进行判断 , 帮助学生巩固和丰富关 爱经验 , 加深对关爱知识的理解 , 提高关爱行为能力 , 使关爱知识成为指导个人关爱行为的内驱力。
2. 创设关爱行为信赖情境
关爱信赖情感是人的关爱行为能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不仅是客观现实 的反映 , 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态度。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的各种因素会对关爱行为的产生起综合性的作用。例如 : 可以模拟创设你曾经与同桌吵过架 , 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可是 , 今天他生病了 , 你怎么办 ? 你虽然不是班干部 , 但是今天偶尔发现班级的窗户或凳子坏了 , 你怎么办 ? 等等。这些现象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 这些孩子的犹豫是他们心中存在着信赖危机的表现。如何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 ,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 , 培养关爱行为的关键。一个被教师信赖的学生 , 常常会充满信心 ,朝气蓬勃 , 积极向上。相反 , 一个遭到教师和学生质疑的学生 , 则往往有自暴自弃 , 消极无力 , 不思上进的可能。这说明 , 信赖情境是爱的力量 , 能够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关爱行为的发展。作为教育者 , 要善于创造良好的信赖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 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
3. 创设关爱行为受挫情境
学生有了关爱认识 , 也就有了关爱行为的愿望。但由于意志力的差异 , 有的能作出相应的行为 , 有的就不能够作出相应的行为。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实行, 但由于缺乏毅力或不能抗拒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针对学生意志力不强 , 我们可设计以下受挫情境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在学习中 , 你的同学有一道难题反复做也做不出来 , 硬要你给答案 , 你怎么办 ? 由于你身体上的伤痛影响到你学习任务的完成 , 你怎么正确处理 ? 在班级中 , 你好心办错事 , 同学们都指责你 , 你究竟是打退堂鼓 , 还是找原因改正错误 ? 以上事例就是给学生在受挫后进行道德意志锻炼的机会 , 就是要他们形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 以自己的关爱意志来克服内外干扰 , 调节自己的行为。因为 , 学生关爱行为的形成过程是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转化为内化的传导过程 , 从由客观到主体的转变到由主体到客观的转 变。学生的关爱意志锻炼主要表现在抗拒外因和不良动机的诱惑 , 因而良好关爱行为的形成 是与抗诱意志的增强分不开的 , 而这种抗诱能力是可以锻炼的。
4. 创设关爱实践锻炼情境
学生关爱行为的形成 , 除了要提高关爱认识 , 激发道德情感 , 锻炼抗诱能力和增强意志力外 , 还要养成良好的关爱行为习惯。关爱行为 , 一般指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 " 以知引人 , 以情感人 , 以意树人 , 以行练人 " 这是品德教育中四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环节 , 而 " 以行练人 " 是尤其重要的一环。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行为举止表现来说明的 , 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 道德行为及其习惯 , 是受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这种道德行为也能促进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 , 更对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对道德意志的锻炼起催化作用。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 , 如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
(此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