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贵在真情实感,它是小学生习作充满活力的原因。情感真实,表达才会情真意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真情实感问题作为小学习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真情实感从小学习作看包含着这样几个意见:1、真实的内容。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2、真实的感受。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而不是套出来,移植过来的。3、真挚的感情。文中对客观事物所表达的心情,必须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笔是心非的,虚情假意的感情。那么小学生习作是不是做到了真情实感呢?笔者曾对全市部分师生进行了习作教学问卷调查,并查阅了一些学生习作,对小学习作缺乏真情实感问题进行了一番归类。
胡编式作文:言过其实,无中生有。叙假事,编造假经历、离奇事物;抒假情,无病呻吟,生搬硬套“豪言壮语”。
拼凑式作文:东摘一段,西抄一节,或把所得材料统统写进作文,不顾材料是否能表情达意,更有的把老师的指导,其他学生出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读给同学听的习作,合为一体,拼凑成文。
抄录式作文:抄题材,不顾城乡不同,南国北疆有差别;抄词句、抄结构、抄感情、哪管个性特点,认识有别。
仿套式作文:用司空见惯的题材套在自己身上,仿照结构,填充材料,制造出一个个相同的成品,形成千篇一律的格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多元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抓住小学习作教学的根本——让学生 “自言自语”,也就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指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第一学段(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年级)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总之,“自言自语”会 让小学生真情实感在习作中自然流露。
“自言自语”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才会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体现儿童的个性,真的情感表现在儿童那特有的朴实而富有情趣的童言稚语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才会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情趣化,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
要让学生习作“自言自语”,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积累习作素材,以丰富见闻,形成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并充满儿童情趣。
要让学生习作“自言自语”,必须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主拟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并注意命题的多样化,将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可使学生根据自己情趣和生活积累各取所喜、各显神通,真实具体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让学生习作“自言自语”, 习作训练就要发挥学生主动性。习作训练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表现在多方面:(1)习作内容要由学生选择确定。可放手让学生从接触和了解的事中选择,写清楚具体就行,允许学生凭自己的认识写各种各样的人,写出人物特点就可以。选材自己定,就会言之有情、言之有物。(2)表达方式由学生自己定。教学生习作就要引导他们自己去表现,用他们的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3)“词必己出”。让学生尽情地所欲所语,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怒哀乐;写自己天真幼稚想法;写那些在成人眼中平常而又为自己津津乐道的趣事。
要让学生习作“自言自语”,习作指导就要注意层次性。习作指导要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得到提高:对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简略指点,对习作有困难的就要进行分门别类的具体指导:选材举棋不定的要帮助及时选定材料;对没有内容写的,要善于引导对周围事物进行精心观察,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对“拼凑作文”的学生要指导立意,围绕立意选材;对懒于动脑、 “抄录仿套”的学生,要调动写作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在分类指导时,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使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文。
小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言自语”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切的感受一定会在“自言自语”中自然流露,真挚感情也一定会在“自言自语”中准确表达,从而使得习作达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使习作过程成为“动情与达意完整统一的过程”,“ 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